长草啦!什么时候拔草呢?
2013/04/27 - - 6 条评论

“风云入世多,日月掷人急。如何一少年,忽忽已三十。”

任公而立之年,感慨着岁月无情,时光易逝,而那时他血气方刚,风华正茂。

写下这首诗之后廿七年,任公西去。又过八十四年,后生小子翻阅《梁启超年谱长编》,偶见此诗,吟诵良久,唏嘘不已。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。大才槃槃如任公,领风骚数十年,于时间的长河中望过去,亦不过转瞬粼光而已。难怪西哲要说,“从死亡来看,人生的结构是消逝性的。”

人到中年,不免有些生离死别的场面摆在眼前,没有选择,只有无奈。

“人筹措着自己的日常生活,安排着自己的一生。仿佛不知人生会因为死亡突然降临而告终结似的。其实,人饱尝受限制的滋味及其后果,所以人生随时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3/04/21 - - 8 条评论

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
问月,你可曾看见,那年那月,庭院深深处,眷侣相偎。

掩卷。人世间之沧桑,不正缩影在这几页纸中!《浮生六记》,我从未这样一遍又一遍读几页文字,闺房记乐、坎坷记愁……,乐如春梦愁如絮。

沈复和陈芸,我取轩中那段神仙日子,令人艳羡。二人临水小酌,谈诗论画,猜枚射覆,夫妻如友,亲密无间,更发愿生生世世为夫妇,绘月老之像祀之。陈芸的“不昧今生”,在我看来,不啻是最深沉的海誓山盟。而宾香阁的岁月,也可谓妙趣横生,陈芸女扮男装,游洞庭君祠,托言归宁,偕游太湖,一幕幕欢声笑语,如在目前,虽历数百年,依然那么生动。

如果日子就沿着这样的轨迹继续下去,那该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1/03/24 - - 34 条评论
扯虎皮当大旗

咱中国人爱面子,这个众所周知了。所谓不惜人后受罪,只求人前显贵,为了三分钟的显摆,宁可辛苦三十天。小到请客吃饭,以前还不流行下馆子的时候,一般是家里自己做,第二天请客的话,起码头一天就得开始准备,剥蒜择菜、砍鸡剁鸭、油炸丸子、炭烤排骨,烟熏火燎的,忙个四脚朝天,只为博得客人们席前一笑,宴后杯盘狼藉,收拾个大半夜,接下来少不得还要吃个三五天剩饭剩菜。虽然很辛苦也很浪费,但是只要觉得没跌份儿,那就五官熠熠,脸上有光了。

后来据说生活水平提高了,从请客便宴,到婚丧嫁娶这类人生大事,基本上全都在酒店解决了。那就更不能马虎了,撑场面长脸子,只是换了个地点而已,更不能跌份儿了。结婚嘛,起码得摆个几十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12/29 - - 28 条评论

昨晚上躺在床上看张大春的《小说稗类》,再版序中引用了一首散原老人的诗,头两句是这样的:楼屋深深避世人,摩挲药椀了昏晨。这两句诗倒是颇契合我眼下的情形,我很久没有过社交生活了,长时间离群索居,跟朋友们最多也就是在QQ上有一搭没一搭互通音问而已。加之近一个月来咳嗽不止,鼻炎又犯,“摩挲药椀”,何其贴切!

不重养生是无志,无端病弱是耻辱。如此说来,我是既无志又耻辱。曾子说,吾日三省吾身。我是不是也该“省”一“省”了?也不必一日三省,隔三岔五省那么一回也就可以了。先说这个博客,连区区一个博客都不能坚持更新,比起“每天九点发布的个人随笔”的芳文兄,那是差的太远了,惭愧惭愧!见微知著,由此可以看出我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12/28 - - 4 条评论
国中盗贼

这几天在翻《花随人圣庵摭忆》,里面有一篇《历史上之创置与摧残》,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建设与破坏,作者感叹,与正统汉民族王朝相比,异族统治下的中国反而多有创置和建设,摧残传统文化最厉害的,却正是汉民族统治下的国人。所谓“残毁文化最力者,实为国中盗贼。”

《花随人圣庵摭忆》这本书是七十多年前的人写的,作者是黄濬,这个黄濬祖籍是台湾,学问很好,有诗名。他的这部书文笔绝佳,文史价值也很高,可惜作者后来当了汉奸,被国民政府正法于南京。陈寅恪对此书的评价是“……今日取其书观之,则援引广博,论断精确,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,实为上品,未可以人废言也”。“未可以人废言”,指的就是黄濬沦落为汉奸这件事。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04/13 - - 25 条评论

《清稗类钞》中有个笑话,说武昌有个诸生,喜欢吟风弄月,有妻有妾,享尽齐人之福。但是他的妻妾都不安于室,在外面搔首弄姿、勾三搭四的,他睁一眼闭一眼,也无所谓的样子。乡里人背后议论很多,都说他戴了不知多少顶绿帽子,还美滋滋的,不知廉耻。

这诸生好作诗,有次作百韵诗一首,拿去给本地名士看,希望得到名士的品题。诗中有句“舍弟江南殁,家兄塞北亡”,名士不禁眉头一皱,很同情诸生:唉,你家也太不走运了,怎么兄弟俩天南地北,相继弃世呢?你要节哀顺变啊!哪知诸生笑道:您老误会了,我这么写,只是为了诗的对仗工稳,其实舍弟和家兄,安然无恙,多谢您老惦记啦!名士闻言莞尔一笑道:你不如把这句诗改成“爱妾眠僧舍,娇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04/06 - - 22 条评论

疲马恋旧秣,羁禽思故栖。梁实秋说:“人与疲马羁禽无异,高飞远走,疲于津梁,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。”可是那个记忆中的旧家园,可能早已面目全非,想要得到慰藉的话,只能向梦中追寻。

老北京的古都风情,总是那么牵扯人心,让人无比向往。唐鲁孙笔下什刹海的河鲜冰碗已够令人垂涎三尺,梁实秋更是把老北京大户人家的生活细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,一篇《疲马恋旧秣,羁禽思故栖》,怅惘和留恋并存,透着温馨的感伤。尤其写到母亲为在清华求学,每周回家一次的儿子亲手烹制适口的食物,梁氏写道:“菜的香,母的爱,现在回忆起来不禁涎欲滴而泪欲垂!”,这样深挚的情怀,想必每个在外的游子,都是深有体会的吧!

去国数十年,梁氏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03/29 - - 26 条评论

金奇中,清末民初时候的人,生平不是很清楚,从《清稗类钞》收录的条目来看,应该是个愤世嫉俗,而又不失赤子之心的人。惟其不失赤子之心,才能经常语出诙谐,针砭时弊,调侃当权。他的言论非常有趣,寥寥数语,把很严肃的话题变成笑话来给人看,看过之后,还能会心一笑。

这不,又来了。清朝末年太监李莲英、小德张烜赫一时,很多权贵也不能不巴结他们,真是提着猪头怕找不到庙门,就怕巴结不上,甚至有论调说“生子愿为阉”。生了儿子,欢天喜地让他去当太监,也许有一天儿子也能御前得宠,那就鸡犬升天了。金奇中说,这样好啊,果有其事的话,朝廷应该通电表扬,甚至提倡有志青年都挥刀自宫去当太监。那么多人没有小鸡鸡,人口自然可以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10/03/25 - - 11 条评论

人口爆炸,粮食短缺,据说有若干国家已经限制粮食出口啦。我们国家也已经批准种植转基因的水稻了,大约过不了多久,我们就可以吃上转基因大米了。民以食为天,吃了转基因大米对后代子孙有什么遗传学上的影响姑且不论,眼下吃饱肚子才是头等大事呀。面有菜色而纵论天下,也是极其不爽的事吧,吃饱了再说。说到人口爆炸,不得不佩服马寅初老先生的远见卓识,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提出《新人口论》,建议政府控制人口,限制生育,可惜当时被视为异端邪说,广受批判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拒绝认错不服输的马老先生,掌握了阶段性真理。何谓阶段性真理呢?这是在下刚刚灵机一动发明的词儿,弄不好过几年跟吴思发明的“潜规则”一样流行呢。声明一下,“阶段[……]

继续阅读

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(The Catcher in the Rye)

守望者塞林格(J.D. Salinger)去了,在自我封闭的大半生中,坚守着自己的信念!初读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(The Catcher in the Rye),已经是十几年前了,那时候正是风华正茂、大把的好日子可以挥霍,如今,却已现老朽之态。

记得当时书的前言中介绍塞氏生平,说他成名之后隐居乡间,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,每天早晨八点半带着饭盒入内写作,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,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,如有要事,只能用电话联系。精益求精,追求完美的他,十年只出版两个中篇集和一个短篇集。(呵呵,这和目下起点中文网的大神们日码数万字比起来可差远了。)这段介绍看得人真是非常神往啊[……]

继续阅读

造物虚生之人